自闭症学校介绍:快速了解5-6岁孤独症儿童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9-10-18 09:17 浏览次数:4456
5~6岁孤独症儿童在感知觉与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交流、社会适应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表现如下。
孤独症儿童感知觉失调、肢体协调能力差、肌张力或高或低,这使得他们在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感、敏捷性、力量四个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具体表现为控制平衡能力差,越过障碍时协调不好,经常摔倒,控制速度和力量的能力差,完成整个身体协调的动作有困难,大肌肉的力量和身体的耐力不足。
部分儿童因前庭觉失调,无法判断自己与物体的方位与距离,重心不稳,难以接住或躲闪抛过来的球。肢体协调能力差使部分孤独症儿童不会双脚交替跳,跑起来很难控制自己的速度,有时候不会规避风险。做体操时动作的力量和舒展性不足,经常东倒西歪。学习诸如跳绳、轮滑类的技巧性运动有很大的难度,很长时间都学不会。
在精细动作方面,孤独症儿童手部的小肌肉群发育缺陷、手眼协调能力差,这使得他们在生活自理技能及精细动作技能方面都有困难。
有部分孤独症儿童到了6岁左右还不会使用筷子吃饭,不会穿脱衣服,甚至不会用杯子喝水,大便后不会自己擦屁股。如果不经过技能训练和生活中的练习,他们就无法具备最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
绘画与书写是5~6岁学龄前期儿童手部精细动作技能的一个飞跃,但对于部分孤独症儿童而言,他们不能正确握笔、无法灵活运笔和控笔,以至于无法书写和绘画。
智力是人们利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大部分孤独症儿童在智力、智力结构发展平衡及感知觉方面都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导致其在认知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孤独症儿童操作智商比言语智商高,运用机械记忆和视觉—空间能力来完成活动较容易,如背诵古诗和拼图等能力较强,但在对事物的抽象理解和形成概念等方面有较严重的障碍。所以他们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弱,在学习颜色认知、点数、生活中钱币的运算、玩假扮游戏、填词造句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可以机械记忆10以内的加减法,却无法运用这个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可以机械记忆课堂上老师教的儿歌,但无法理解并回答与儿歌内容相关的问题。
有些孤独症儿童虽然在某些领域的能力低下,但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却特别活跃,甚至具有一些超出普通人的特殊能力,被称为“学者型天才”。例如,有特殊的机械记忆能力:能够记住别人的手机号码,能够背诵字典,而且过目不忘。有特殊的计算能力:有的儿童有着惊人的心算能力,能够正确进行百位以上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很快报出结果;有的还能够熟练地推算出千年以后的某月某日是星期几。有其他的特殊技能:有的儿童对音乐有特殊的辨别能力,刚听别人哼完一首曲子,就能在钢琴上演奏出来;有的儿童能够画地图,把各个国家、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形态描绘得很精准。有特殊的专业知识能力:虽然他们学习语文、数学知识有困难,但对某一门专业知识却掌握得非常好,如对兵器知识的专注(能说出某种兵器是什么时候开始铸造、铸造的工艺、如何应用等)、对地理知识的专注(一个很小的城市的由来、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事件、当地的代表人物等)。但孤独症儿童无法通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去发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把这些“技能”仅当作自己自娱自乐的工具,与社会性无关。
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对事物兴趣的丰富,以及感知觉能力和语言作为内部调节功能的发展,儿童到5~6岁才逐渐出现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注意。
由于孤独症儿童关注更多的是无生命的东西,对一般小朋友们喜欢的玩具和游戏不感兴趣,对人的言行也不感兴趣,所以他们即使关注某事或某人,兴趣点也多是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例如,趴在地上看转动的汽车轮子,着迷于快速翻动的书页,不停地开灯关灯等。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注视人的表情变化和言行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加以改善。因为孤独症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无关事物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力很差,很难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
孤独症儿童的交互性注意力存在缺陷。这种注意是社交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实质是共享信息。孤独症儿童很难调整自己注意的视点,自己和他人的注意力难以聚在相同的对象上,难以体现自己、他人和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难以使他人的注意汇聚到自己所注意的目标上。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特点包括,语言发展延缓停滞,甚至终生无语言,语音、语法及语义均有异常现象,语言运用技能有严重缺陷
一般孤独症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少,部分儿童虽储备了大量的词汇,但不能理解词汇的意义,不会在生活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对介词、副词、连词、时间助词等使用也有困难,人称代词易混淆,语言表达时语法语序会有错误,对较为复杂、抽象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存在障碍,有些儿童还会出现仿说行为,例如,“浩浩不要拍球”“你在做什么?我吃饭”“谁要积木?你要积木”“你吃饼干,还是面包?你吃饼干,还是面包?”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却不尽然。他们要么以各种问题行为代替语言沟通,要么有语言而不交流,要么想说但不会表达,要么说了却不符合当下的场景。
一些孤独症儿童虽然有基本的表达能力,在语法的使用和词汇量上可能还相当不错,但是仍缺乏交流技巧,在交往过程中缺乏表情达意的语言功能。具体表现为:喋喋不休,重复语多,有明显的刻板语言,不能根据情景适当运用语言,不会使用具有交往含义的面部表情、音调以及身体语言,不会表达对某事物的看法及自己的内心感受,不懂得如何开始和终止谈话。他们往往不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改变和维持谈话主题都有巨大缺陷,不懂谜语和幽默,不懂得使用比喻语言。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取决于7%的表达语言,38%的语音和55%的身体动作。由此可见,93%的沟通取决于无语言线索。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非常弱,这也构成了他们与其他人进行沟通的障碍。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的语言有其独特性。他们与人交谈时只自顾自地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听,都会滔滔不绝且翻来覆去地讲,不易被别人打断。他们不擅于察言观色,别人已经表现出了极其不耐烦的样子,他们还会继续讲下去。当别人想插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也不会中断话题给人插话的机会,而且总是重复问一些问题。
孤独症儿童语言特点也引发我们的思考:改变语言沟通形式是否就是孤独症儿童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渠道?
大部分5~6岁孤独症儿童的游戏技能还停留在相互追逐中,自己无法组织游戏和创新游戏,所玩的游戏也是依从了他们的兴趣点,由成人创设的。他们在游戏中不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总是机械地追逐别人或力图让别人来追逐自己,时间一长,同龄普通儿童就会远离他们,因为感觉与他们在一起玩实在没意思。
社会性行为是孤独症儿童存在严重缺陷的领域。他们不懂得遵守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自控能力差,情绪调控能力差,对社会压力的承受能力也差。
孤独症儿童进入幼儿园后,对幼儿园的规矩和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他们不理解规则,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老师在上课,他们就自顾自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走动或去抠墙上的洞,或躲在一个角落里自言自语,或冲到水池边玩水。排队的时候,他们不能站在队伍里,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令跟随小朋友一起行进。午睡的时候,他们不睡觉,自言自语、唱歌、大笑,不懂得保持安静,随意进入到其他教室拿走自己喜欢的玩具,脱下的鞋子和衣服随意放置。
如果中断某项他们喜欢的活动或他们不能完成老师提交的任务时,他们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不止,而且持续的时间很长。
在社会适应与情感发展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有很大的缺失。
他们很难产生对他人的体恤、对他人心理活动的揣摩,且缺乏对他人表情意义的领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评判、对集体荣誉感的意识、对美好与丑陋事物的评论和对美与丑的情感体验。
由于他们自身的感情比较简单,面部表情也不丰富,所以他们很少去关注他人的情感变化,很少会对他人的喜怒哀乐做出情感反应,难以与他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也难以发展友谊、怜悯、羞愧、悔恨等高级社会化情感。 他们很少对亲人生病表现出难过,对亲人离去表现出关心。
在家人包容与接纳的前提下,儿童会逐渐建立与家人或熟悉的人之间的较简单的情感关系,但很难建立伙伴关系。因为伙伴关系是在游戏中形成的,孤独症儿童关注更多的是无生命的东西,对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活动不感兴趣。有时候他们也会接近其他小朋友,但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去建立与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往往会通过用力搂住小朋友的脖子、挤压小朋友的脸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欢。当小朋友主动邀请其一起玩耍时,他们往往不能进行对话交流、不能理解小朋友行为背后的意图、不能理解游戏规则、手部操作技能差或会出现攻击行为,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小朋友也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